藝評台劇評:與亞斯伯格(泛自閉症)家屬相遇《你可以愛我嗎?》─蔡明璇


原文轉載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表演藝術評論台
http://pareviews.ncafroc.org.tw/?p=2260


刊登日期: 2012 年 04 月 26 日
演出: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
時間:2012/03/30 15:00
地點: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匯川藝術節方舟劇場

文/蔡明璇(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傳播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、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與舞蹈所博士)

《你可以愛我嗎?》是一齣以亞斯伯格(泛自閉症)家屬們為核心的演出計畫。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編導張嘉容與林芳瑾慈善事業基金會,從去年開始,就以工作坊的形式,為今年的演出活動做暖身。今年初更是二度舉辦工作坊,並透過十次的互動戲劇演出培訓課程,讓亞斯伯格家屬們可以更熟悉彼此,甚至卸下心防,在觀眾面前進行親子故事分享、肢體表演與情感交流。事實上,這些家屬大部份都沒有任何演出的經驗,然而他們卻能夠用真誠打動觀眾,作為生命中第一次向外界宣告自己有個亞斯伯格的孩子,其勇氣確實值得鼓勵與喝采。


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匯川藝術節,張嘉容這一齣以觀眾互動、紀實與表演交錯的演出,在空間有限的方舟劇場中,徹底打破觀眾與演員之間的界限。除了由家屬口述故事,更是透過家屬與三位專業演員的現場表演,配合三面投影幕、流動的光影與現場吉他音樂的穿插,讓許多感人的片刻在演出的瞬間發生。家屬含淚站在麥克風面前,分享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小故事,結束後立即獲得旁人的擁抱。作為觀眾,在聆聽的當下,內心的感受相當震撼。我彷彿窺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祕密,卻在當下恍然大悟,為過去曾有的誤解,或一時無心的過錯而感到愧疚。慶幸的是,我人在現場,對亞斯伯格的了解永遠不嫌太遲。


在小劇場的演出形式下,演出進行中與觀眾產生互動並非什麼創舉。然而《你可以愛我嗎?》卻在一開始就讓觀眾與演出者在方舟劇場中自由穿梭。我們同時在觀看,也同時被觀看。演出中一段摺紙與被摺的分享,說盡了一般人在家庭、學校與社會環境中,都曾經歷過的規範與扭曲。你我尚且在其中,學會了為人處事與應對進退的道理,然而被外界誤解為冷漠、封閉、不合群的亞斯伯格,所承受的壓力與誤解,實在不可小觀之。

對亞斯伯格家屬而言,透過敘事、表演、觀眾交流,家屬們不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世界中,默默做孩子的守護天使。他們也可以跟社會大眾面對面,讓外界更了解亞斯伯格的特殊性。這樣的自信與產生的迴響,就好比是灑下了關愛的種子,愛就會慢慢地發芽,並逐漸地成長茁壯。當社會大眾不再用異色的眼光,對亞斯伯格貼上標籤,甚至願意提供更多的扶持與協助,才是這齣戲希望傳達的訊息與達成的目標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家屬的分享令人動容,演出中邀請觀眾發想,也意外產生了驚人的插曲。在場的一位亞斯伯格女士現身說法。她表明自己六十多歲了,正是這齣戲訴說的對象。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,與眾不同的天性,讓全場觀眾為之一亮。她進而安慰家屬們不用過度焦慮,因為以她的經驗來說,亞斯伯格孩子其實是可以照顧好自己的。她的說法值得令人深思,是否外界又再度誤解了亞斯伯格的內心世界?很高興這齣戲的尾聲,又有了另一種聲音的出現,然而這不是個終點,卻是另一個探索的起點。

這齣戲由於形式與主題的特殊,劇場人士對於這個演出顯得相當冷淡。也許是質疑表演的專業性不足,或是戲劇作為集體治療的方式之一,尚未得到劇場界的重視。反而是關切亞斯伯格議題的社會福利團體,紛紛對演出投以關注的眼光,甚至還吸引了紀錄片團體,在演出後陸續訪談家屬,打算進行一系列的拍攝計畫。

與亞斯伯格家屬相遇,雖然暫時告一段落,卻留下了許多漣漪,在落筆的瞬間持續發酵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