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art plus》專欄:用戲劇活出最好的自己(2015年8月號 第44期) 

八月份藝術地圖 文/張嘉容

為了追求跨文化、跨領域,跨藝術與社會參與,療遇與文化發展的結合,我成立了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。創團以來,2010-2014年,總共創作了九齣戲(含共同製作),辦了67場演出,在台北北京巴黎活動,並獲得三次台新藝術獎提名。

在創作之外,我們也分享生活中關於藝術的美好,並協助大眾,用戲劇解決人生疑惑,處理學校沒教的事,創造健康、愛和自由的人生。

在社會服務方面,2008年迄今推動《天使宅急便》計畫,與婦女、醫療、學校、發展遲緩(自閉症)等各種長期照護族群等團體合作,至各單位開設戲劇工作坊,推動創意舒壓、身心照護、自我療癒、自助助人。也為政府或公私立企業設計提升幸福力、紓壓放鬆、團隊凝聚之工作坊。迄今已與50多個機構合作,2000小時以上服務時數,2500以上參與人次。


我認為人們可以在美與創造力當中安頓自身,付出愛與熱情,喚起生命的喜悅和生存的動力,與他人情感聯繫,與自然和諧連接。我們可以在藝術中銜接過去、立足當代,探索未來,和更多的人,以美相遇,一起來面對人生的殘酷與未知性。

透過戲劇可以協助人們的,首先是發揮潛能,活出最好的自己,其次是喚起愛的能力,對生命充滿關心和熱情很多人十分當下敏感,擁有動物性的身體,充滿直覺和創造力,但並不關心他人和懂得愛。要喚起這兩者,一方面要「美的感動」,一方面要技巧

美的感動可透過藝術和故事來達成,技巧則是各種能力的開發。寄託了情感的抒發,在美之中,人會被超脫,但仍要以作為出發點和共振,為所依恃,那麼不論處於順境或逆境,都能夠內心充滿力量和喜樂。


核心精神

使用戲劇、身心學和表演藝術的各種方法,致力於激起團體參與者以下的核心態度:

  1、 覺知:當下、正念、靜心、內觀、記得自己

2、 和諧統一感:見自己、見天地、見眾生,與萬物融合在一起
 3、  敏感度:動物性的身體和警覺度,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第六感,全面開發的身體
4、 想像力:再現感官的能力
5、 求知欲:了解世界的熱情,追求知識的必要
6、 創造力:跳出框框思考事情的能力、掌握媒材的能力
7、 表達欲:對於生命有熱情有期待,所以願意表達
8、 溝通力:和別人互相了解的能力
 9、  故事力:樂於說故事,樂於分享生活,樂於用身體聲音戲劇語言來說
10、換角色:每個人都有很多角色面具,生命未必一帆風順,在戲劇中我們可以轉換面具,換位思考,重新詮釋,重寫生命劇本
實施方式

我通常會先帶各種肢體暖身,先讓大家放鬆、專注,在團體裡面培養默契、信任感。然後看當次工作坊的目標、可運用的時間、以及成員的狀態,決定搭配哪些方法。我工作上即輿的成分非常大,但通常會是個有架構的即興。

我非常注重身體開發這一塊,增強身體的能力。用暖身帶領大家放鬆和專心,用遊戲讓彼此信任和靠近,培養出對身體的覺知和存在感,營造出團隊感之後,再透過各種方法進行感官敏感度的開發(聽覺、觸覺、視覺、空間感、協調性、本體覺、速度、爆發力、放鬆能力)。然後在充分的信任感和放鬆專注的情態下,用各種方法讓大家說出自己的故事,再即興的演出來,往下工作。

我擅長的方式是,把當事人說的內容,以很快的速度,用各種形式技巧,具體的外化出來,讓在場的人可以看到畫面,可以身體參與。有時候幾個畫面就說明了一切,當事者不需要太多的口語說明,只要幾個畫面,就可以引導他一起看到現場所有人共同看到,還沒有說出來的、被隱藏的、被忽略的、但是很重要関鍵的部分。因此激發討論。

如果是透過演劇方式來呈現,我會請當事人從其他夥伴中選出腳色,扮演她故事中的人物。我協助她安排場景道具,還原故事的時空環境,讓被忽略的細節和關鍵場景一一出現。過程中我會根據現場情形適度介入,協助關鍵場景被回憶和表演出來。透過這樣的即興演出,工作坊的參與者們,有時擔任觀眾,有時擔任演員,共同見證了當事人的家庭故事,並且回饋交換觀、演時的感受。

「知識就是力量」,不只是外在的知識,對於自已內在人際關係的理解,也會提供給人新的力量。透過團體集體的協助,讓人產生客觀性的了解,對自已、家人、工作、情感的關係,都可以獲得改善。

遇見有力量的自己

創作者和觀眾,舞台上和舞台下,意識與潛意識,就如水面上與水面下,水面下的是心事,水面上的是故事,我嘗試將心事挖掘成故事,讓故事與心事互相交流改變。我自己從文學藝術獲得豐富的感官和靈魂滋養,從表演藝術的工作方法開啟對存在和身體的知覺,從創作中找到主體性,獲得力量,開始追尋「自己想要的自己」,也希望透過每一次的創作和教學、助人工作,協助人們遇見更有力量的自己。